查看原文
其他

专业戏精,印度山地部队为啥拉响最高警报

晨枫 晨枫老苑 2021-04-06


班公湖-加勒万河谷态势图:1、5月中班公湖冲突的位置,2、6月15日加勒万河谷冲突的位置,3、9月7日神炮山冲突的位置,4、8月30日班公湖南岸冲突的位置,下方是斯潘古尔湖,5、印军5月以来在温泉和戈格拉集结兵力的位置。图上实控线为印度主张实控线,中国主张实控线未标明


据《今日印度》9月1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印度军队在过去几天里向中印边境增派部队,在班公湖南北两岸大幅度提升军事力量。报导称,印军山地部队以班公湖为中心展开,已经达到最高警戒状态,“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就可能使局势失控”。

印度方面宣称,印军已经向拉达克集结了20万部队,并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北阿坎德邦增建雷达站和简易机场,以便战斗机前出进驻。印度方面同时表示,解放军已经在前线集结了5万兵力,并有约150架作战飞机进驻。



印军连日向拉达克增调部队,据称已经集结了20万大军


中印边境冲突已经断断续续4个月了。最近的是9月7日印军侵入神炮山地区,并对中国边防部队前往交涉人员鸣枪威胁。中方采取了未加详细说明的应对措施,以稳定现地局势。双方都向前线调动了包括坦克在内的重型支援火力,中国方面部署了15轻坦,印军则在斯潘古尔湖和楚舒勒之间部署了一个T-90坦克团。

从兵力来说,印军具有4:1的优势;从火力来说,解放军具有N:1的优势,N到底有多大,就看各人的判断了,但肯定大于3-4。

印军的山地步兵在数量上很大,但在质量上根本达不到精锐部队的水准,实际上,即使以二战水平来看,也只是普通的炮灰步兵。唯一和山地沾得上边的可能是常年驻扎在高山上,高原适应性比普通步兵好点吧。



这样士兵站立在驾驶室里以便从行进间从车顶观察四周的做法,在二战时代或许还行,现在连撞上游击队都是找抽的节奏


这样的简易沙包工事如果是收过路钱还有戏,要防御重要公路根本不靠谱。两人观察的方向根本莫名其妙,如果解放军的15轻坦真的从公路那一头冲过来了,这两个印度兵打算干什么呢?即使是解放军步兵摸过来了,这样暴露的简易沙包工事能顶得住火箭筒?即使要监控公路,也应该在隐蔽的高处监视,以便及时引导兵力和火力


要说这两个士兵在工事顶上只是摆拍,那倒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这样的固定工事只能发扬机枪火力,不便导弹和火箭筒的使用,更是在信息化、制导武器化的现代战场只有不超过30分钟的寿命,如果被事先发现,那就只有开枪后30秒钟的寿命了


山地部队作为精锐部队,需要具有强大的高原生存和登山技能,还要有优秀的单兵和中下级军官战术素质,因为增援不易,经常需要独立作战。简单地说,这是不跳伞但善爬山的伞兵。但从印度媒体图片中展示的号称精锐的山地部队展现的是平平的军事素质和陈旧的战术理念,更不用说落后的装备。这样还停留在二战时代的炮灰部队遇到用现代装备、现代战术和争先立功的解放军,可是一点生路都没有。

中国还在试图降低冲突,不想把事情搞太大,邻居可以挑选,邻国不能挑选,总是要相处下去的。但印度要是继续像牛皮糖一样死缠烂打,中国只有奉陪了。要是真打起来,这毕竟不是1962年了,不会像当年那样,以步兵突击为主。中国会以火力优势抵消印军的兵力优势,以炮兵和远火火力杀伤,用适合高原的15轻坦为主的中装部队巡逻、堵漏、反突击,配合以精锐步兵的长途奔袭和包抄突击,足以瓦解印军的步兵攻势。


中印西线在1962年就有很多简易公路,现在的公路条件更好,便于中国炮兵和机械化部队的机动


班公湖离新藏公路还是有一段路,但边境地区有不少简易道路,加固后,通行中装分队是可以做到的。履带式的15轻坦当然没有问题,轮式平台的82毫米速射迫击炮、122毫米榴弹炮、155毫米加榴炮也可以通行,加上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用火力机动补充兵力机动。这些简易公路离实控线的距离有的只有10公里,一般都不超过30公里,正好在炮兵射程之内。中国还有远火,150-300公里的射程可以从更大的深远纵深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需要的话,轰-6还可以填补火力间隙,用滑翔炸弹覆盖。把步兵分队散布到战略要点,监视和引导炮兵火力,用炮火拦阻和杀伤敢于进犯的印度步兵。在这样的荒凉寒冷缺氧的高原上,印度步兵缺乏防护,无法隐蔽,也不能快速机动,很难避免大量伤亡。要是那个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敢冒头,更是绝对往死里打。T-90的功率重量比和高原机动性显著低于15轻坦,除非15轻坦停下来讨打,T-90的火力优势发挥不出来,自己反而可能被拳打脚踢。

除了直接的火力杀伤,中国的远程火力还可用于精确击毁印军的桥梁、隧洞、山口,以及兵站和物资储放地,切断印军的补给,来限制印军的机动和攻击能力。高原装甲作战的补给要求更高,印度T-90沦为固定炮台是很现实的前景。


300远火是如假包换的高原大杀器



155毫米的PCL181不仅可以发扬精确的间瞄火力,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放平了打


82毫米PCP001则是步兵身旁可迅速4发点射的“贴心小钢炮”


印度空中火力对中国炮兵是一个威胁,但印度胆敢出动空军、攻击中国一方的地面目标的话,首先遭殃的必定是印度一方的机场,越靠近边境越首先遭到打击。印度空军在克什米尔和北方诸邦修建了大量机场,但基本上是没有加固机堡的暴露机场。列城离边境不到100公里,列城机场更是只有简易跑道和停机坪。暴露停放或者加油装弹的飞机是远火的理想目标。更远的机场也逃不过中国的导弹火力。解放军的远程火力是为嘉手纳、苏比克甚至关岛准备的,班公湖到新德里都不过400公里,岂有打不哑这些软目标的道理?中国不会首先打击这些机场,但要是有一架印度飞机敢在战线上丢下一枚炸弹,那就别怪中国下狠手了,都不需要出动空军,空军继续巡逻边境线就行。



印度机场基本上没有加固机堡,是远火的理想目标,这就是吹嘘得很厉害的列城机场,远火覆盖的理想目标



印度空军喜欢吹嘘高原作战能力,但比较上下两图,容易看出这是在摆拍,同一个地方反复飞几次,生怕媒体抓拍不住,根本不是战斗巡逻


真的到了大雪封山的时候,连空运空投都不可能


依靠边民的人力运送也同样不可能


但更大的可能是印军并非在准备进攻,而是在准备驻守。

印军在1962年战败后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能在战线上有漏洞,不能让解放军打成穿插。因此,如果情报和机动不能保障机动防御,那就只有用重兵处处把守了,所以拉达克前线需要20万大军驻守,以确保没有漏洞。现在很快就要入冬,一旦大雪封山,增调部队上山就基本上不可能,连空运空投都不可能,抢在大雪封山之前分兵把守、步步为营是印度确保中国不会在入冬前再发动一次突然反攻的关键。解放军在1962年就是在入冬前速战速决的。印军的关键是保障山上的部队过冬。

交通中断使得山上的部队只有靠囤积物资就地坚守。由于大雪和严寒对解放军也是一样的限制,解放军也难以大幅度机动攻击。但解放军的远程火力可以摧毁印军的囤积物资,困死山上的印军,到时候连投降都找不到对象。山上缺乏有防护的兵站和屯兵点,最简单的火力覆盖就是致命的。即使解放军对直接轰击印军有所忌讳,轰击物资集散地就没有什么忌讳了。但如果印军忍住不开第一枪,轰击物资集散地还是要解放军开第一枪才行。所以印军的另一个如意算盘可能是利用解放军不愿开第一枪的心理,玩一把心跳。

只要能安全过冬,就能在来年开春时抢占战略要点,至少以长期存在作为领土诉求的依据。印度在锡亚琴冰川玩的就是这个把戏。所不同的是,印军需要20万兵力才玩得动锡亚琴冰川2.0,而印军面对的不是巴基斯坦,是解放军。

解放军也是不会见到大雪就放弃前线的。中国的物资和保障水平远远超过印度,印军想在山上过冬,解放军肯定奉陪。解放军是不愿开第一枪的,但不排除会高原上印军暴露的物资和给养囤积地发生一点什么事故,导致山上印军被困,那时解放军也爱莫能助。必要时,还可以往高原增兵,刺激印度一下,牵制住更多的印度国力军力。20万静态防御兵力面对5万机动兵力实际上是处于兵力劣势的,因为少量精锐机动兵力可以利用间隙和突出部形成局部优势,打歼灭战,一旦撕开静态防守的口子,就可以分割包围了。20万印军在高原上不过是马奇诺防线,还是缺乏永备工事、裸奔的版本。不过要小心印度用这种方法使得占领永久化、合法化。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这是一片被赞为“升华的孤独”的土地,这更是中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一寸也不会丢,不管印军打的是什么算盘。


中国航发任重道远

革命老区精神发扬到21世纪美军去了

应对中国,美空中力量在西太平洋的作战使用

苏-57无奈的英雄




支持原创,分享、点赞、在看素质三连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